正文 窃玉--肆拾壹、牵绊(二更)

“再恶心,不照样喷着水高潮吗,母后。”

李檀还处在高潮的余韵当中,不断喘息。听了这话,她羞耻到极处,反生了一丝冷静。

“齐恒”,她唤道。

椟玉有些愣了,李檀很少会这么叫他·,因为知道他不喜欢这个名字。

母亲给他取了这个名字,希望他能在这深宫里像那野草一样顽强地生存下去,蛰伏着,卑微地等待,决不放弃,直到终能够好好为自己活的那天。

可她给椟玉取了这个名字,自己却早早撒手就走,他当时才六七岁,看着缠绵病榻的母亲,只是哭闹着让她陪着自己。

于是母亲便强撑着,一碗一碗药地喝,一针一针地受。

他对那段晦涩不堪的时期最深的印象,就是夜间难受得睡不着的母亲一声声气若游丝的呻吟,无论他怎么蒙住耳朵,埋进枕头,也隔绝不掉,甚至连梦里都会出现。

还有平日里母亲带着病容,温柔地唤自己,“阿恒,你要好好的。”

后来,他一日比一日后悔,当时不应该这么自私,不该拖着生不如死的母亲陪自己,这是他永远也弥补不了的错。

李檀第一次见他时,问他“你是齐恒是吗?”,当时他还不大会掩饰,被她察觉了神色,之后她便总是老五老五的叫他了。

李檀对他,其实比她自以为的体贴得多。

他沉默了下来,李檀不管他,继续说道,“齐恒,如果你玩过一次就能放开手的话,那随你吧,皮肉罢了,我无所谓。不过,既然你要撕毁交易,便也别指望我能继续帮你。”

他终于落下泪来。

如果李檀说恨他,那正好,恨至少是一种足够强烈的感情,让李檀无时无刻想着他,念着他,将他的名字嚼碎,恨得夙寐难安,至少总算和他是一般境地了。

可她这番心灰意冷的语气,让他知道这行不通。李檀这么骄傲的人,即便到了这种时候也没有求饶,而是冷冰冰地把这场情事变成了交易和威胁。

如果她不愿意,便是得了她的身子,李檀也绝不会因为什么失身而有半分屈服,只是把她推得更远,让他再也不可能得到她的心,他和她,就真的要形同陌路了。

他又在做和小时候一样的事,这么多年了,居然毫无长进。

“我不动你,藏珠。”他有些无措地将李檀几乎被撕裂的衣襟合拢,感受到李檀困在残破衣衫中的身体在难以察觉地颤抖,终于有一丝悔意滋生出来。

他小心地在李檀的眼上落下一个吻。

吻终,那蒙眼的白布上从里浸出一点深色的湿痕。

那日过后,两殿便如坠冰窖,再无联络,连平日的晨昏定省也全部略去,畅春园里春光日盛,氛围却如同三九寒冬。

路喜公公只觉得自己的脑袋是摇摇欲坠了,皇帝虽然整日里摆出一副如常的样子,可是近身伺候的路喜自然知道,·他眉梢眼角全是丧气。

前几日还好好的,那日落水后,路喜发现皇帝随身佩戴的佩环碎了,那佩环自打他来服侍起就在,只挂在里衣内,从不示于人。

他隐隐猜测到应该与李檀有关,所以当时发现碎了之后战战兢兢去请罪,禀告皇帝只能以金镶玉的技巧尽量补好,没办法修复如初,皇帝也只沉默地凝视了那佩环一会儿,便轻轻放下,说了句,“碎了便碎了吧。”

他那时还擅自猜测,这是得了真人了,就不用这劳什子来寄托了,没想到才刚消停几天突然就这么闹翻,这两位祖宗如今唱的到底是哪一出啊?

椟玉坐在桌前,望着碎了一半的的佩环,心中怅怅不知去路。

佩环已碎,往日不可追,自那日起,他便再不打算放手。

他人生中恣意放纵的事情不多,生于阴谋诡计里,长于深宫晦涩中,天生便学会九曲回肠、韬光养晦,想要的不能要,想说的不能说,这才是常态。

那物件是李檀在他幼时随意丢给他的,他知道李檀并不多在意,甚至可能都不记得这一桩了,正如他对李檀来说,无非是可有可无的半个养子,一个弟弟。

可无论他怎样珍之爱之,佩环还是碎了,既然是天意,他为什么不能去争,为什么不能去夺,怎样的刀山血海都闯过来了,连那皇位都是无数人的白骨堆起来的,如今他早非昔日无还手之力的稚子,连李檀他都有自信能剪除她的羽翼,将她囚禁为己有,唯一阻止他这么做的,无非是还在挣扎的那一点怜惜罢了。

可偏偏就是这一点怜惜,这一点珍爱,成为牵绊住他的要命关头。

他又想起那日高潮后的李檀,明明还在余韵中喘息,却那么冷漠、残忍,淫靡的身子说着无情的话,显出一种矛盾而迷人的诱惑。

他不罢手,便是到了如此地步,他也不会罢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京城。

之前两道旨意掀起的风波还未平,两尊大佛都不在,再多的物议也只能私传于口,一封封的折子跟雪花儿似的飘向畅春园,没换来一点松动,反而换来连发三道敕令,催促三司务必以最快的速度破案。

三司提审的人都快填满院子了,可线索了了,前后理了五六份审理报请皇帝批示,都被打了回来,都只回了两个字“再查”。

刑部尚书、大理寺卿、左都御使会同审理多日,总算有点琢磨出意味来。

三司会审,连发敕令,案子审理几次被打回,足以见皇帝对此的慎重。可偏偏御酒案最核心的相关人等全拘在园子里,他们请旨提审,折子也都留中不发。

看来上面的意思是事件的核心不在人上,而在酒上。

至于事实如何,皇帝想要的真相,才是真的真相,为官多年,这些道理他们还是懂的。

上头这位年少登基,心思深沉,蛰伏多年,先是联合两方施压,调雍国公,改军制,将军队内部经营多年的势力拆得四分五裂,再是迫李檀归政,打了个措手不及,连三公之首的太师大人也垂垂老矣,隐现颓败之势。

如今上面说什么,那就得是什么。

可令人发愁的是,这酒只知道是御供之酒,所进年份、上供产地的记录一概被销毁了,宫里没有记录,光禄寺也都被翻遍了,什么都没有发现。当然,几位大人并不知道,这酒本就是李檀自己胡乱造的,自然没有任何记录,不过是被有意安了个御酒的名头罢了。

再这么拖下去,皇帝的脸色就该更难看了,三位大人便大着胆子将实情上禀,这回却出乎意料地没被驳斥。

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啊,这几乎是近日来所有大臣们共同的疑问。

*

感谢大家的支持,同时也抱歉本文的进度这么慢。

真的不是故意调大家胃口,而是之后还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情节,对于两个人的关系、过往以及剧情发展都非常非常重要,所以必须按照这个节奏走。

这也是正式发生关系前最后一次波折了,还需要走两三章剧情。

为表歉意以及作为昨天直接收费的补偿,决定一天三更,加更两篇,等凌晨也会保证这基础上再正常更新的。

这篇故事的两个主角都是受过伤害、防备很重的人,尤其是李檀,这样或许并不讨喜,但是我认为是必要的设定,作为一个很任性的作者,让大家陪我一起受苦了。

写了很多与文无关的废话,十分不专业,但还是希望你们喜欢今天的加更,感谢。

*

“刑部受天下刑名,都察院纠察,大理寺驳正”, 刑部尚书、大理寺卿、左都御使为三司负责人。

光禄寺自秦代始,几经废立,后主要以皇室膳食为专职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